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校友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反响热烈
2025-09-04

85级校友、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讲席教授,物质与能源研究院院长孙学良院士:

站在天安门广场观礼台,望着受阅部队整齐划一的步伐和现代化装备隆隆过,我心中澎湃不已。有幸亲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盛典,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此次阅兵展示的不仅是国威军威,更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和平的珍视。80年前,中国人民以3500多万人的巨大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人类和平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这种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与我们天津理工大学“重德重能、求实求新”的校训精神一脉相承。对于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我愿分享三点感悟:

一要立志有恒。志向是人生的灯塔,恒心是成功的基石。阅兵场上受阅部队的坚定步伐,正是目标执着、信念如磐的写照。你们要在大学明确方向,以梦想、勤奋、坚持为帆,像先辈抗敌般坚韧,朝着目标不懈前行。

二要知行合一。国之重器,不仅体现在阅兵仪式上的威武,更在科技创新的支撑。阅兵中的现代化装备,是知识转化为国力的生动体现。你们既要“求实”打牢专业基础,更要“求新”投身实践,在实干中锤炼过硬本领。

三要心怀家国。阅兵展现的国威军威,让我们倍感国家强大的力量。希望你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像抗战先辈守护家国那样,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愿你们不负韶华、勇攀高峰,为母校续写辉煌!

全国五一劳动奖项获得者、国家杰青鲁统部教授:

从苦难中崛起,在奋斗中强大。此次的阅兵是一场穿越历史烽烟的检阅,也是一次精神洗礼和力量凝聚,更是面向未来的宣誓。此次阅兵我们看到了许多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这背后是需要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的科学技术来做支撑的。作为科研人员,我要将爱国情怀融入科研实践,把使命担当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更多“天理智慧”。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专业教师王学伟:

通过观看抗战纪念大会,不仅感受到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而且看到了祖国军事力量的强大,让人们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作为高校教师,我深感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抗战精神必须融入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引导学生铭记苦难辉煌,从学术与精神双重维度汲取力量,传承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智慧。

2023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王菲菲:

当阅兵的方队整齐划一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我的内心被深深震撼。看着那些英姿飒爽的军人,以及先进的武器装备,我为祖国的强大感到无比自豪。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深知这强大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努力与奉献。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努力钻研学术,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祖国的繁荣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024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周楠:

收看了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阅兵式,心情十分激动。整齐的方阵、威武的装备,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国防建设的成就和中国军人的铁血风采。作为青年团员,我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换来的。强国必须强军,青春应当担当。我将把这份震撼与感动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努力提升自身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院团委副书记2023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学生兰辉:

当“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庄严宣告在耳畔响起,我心潮澎湃。此次阅兵中,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三支兵种首次亮相天安门广场,他们以昂扬的姿态展示着人民军队的崭新风貌。陆海空无人作战装备的对外展示,更是科技与实力的彰显。这一切让我深知,强大的国防是和平的保障,正义的力量不可阻挡,唯有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才能在新时代继续砥砺前行,让正义、和平与人民的力量永远闪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祝福伟大祖国

致敬伟大胜利!


初审:李晓亭

审核:刘欢

审核发布:刘德宝 尚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