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材创未来 新质赋能”暑期社会实践——体悟运河文化,探索振兴密码
2025-07-28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30周年之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创未来,新质赋能”实践团走进天津市武清区,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非遗技艺”“探索振兴密码”三个维度展开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探访高新企业,解码创新密码;体验非遗技艺,助力现代化传承;体悟运河文化,感悟乡村振兴,多方位感悟京津明珠的魅力,让青春之力在实践中锚定方向、蓄力生长。

武清文化的核心在于“运河文化”。大运河,这条武清的母亲河,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一条流淌着历史与文化的长河。实践团成员来到李大人庄村,探寻大运河文化优质资源,体悟以运河田园沉浸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一、历史+民宿,盘活村庄发展

实践团第一站来到了李大人庄的村史馆,感悟村庄的历史文化。古村落通过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结合现代设计,形成了以文化体验和休闲为核心的旅游发展方向,古民居被巧妙地打造成村史馆,生动展示了李大人庄村的历史演变和红色文化。



随后,实践团成员走访李大人庄相关民宿,村民通过租赁和置换的方式打造了18间高端民宿。这些民宿根据地理位置划分为相关特色区域,在保留村中古槐树、古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属于李大人庄的民宿特色方案。民宿的发展不仅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还促进了村庄的整体发展。



二、因地制宜,激活优势资源

实践团走访李大人庄村西侧的青龙湖占地约7500平方米,绕湖建设有1000米的环形观光步道。为了观景方便,湖上建造了状元桥和鸿运桥,可供游客许愿,寄托美好愿景。



随后,实践团成员们前往李大人庄村的大棚参观,大棚采用下沉式大棚的种植模式,为西红柿创造了更适宜的生长环境,提升了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创新性的开发西红柿采摘+售卖的商业模式,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党建引领,夯实创新基底

实践团成员走进党建服务中心,考察“党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袁书记介绍了村庄的发展历史,依托党建引领,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合理运用文化资源,让小村旧貌换新颜,农区变成了景区、田园变成了公园、民房变成了客房、产品变成了商品。

随后,袁书记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VR智慧党建平台。党建大数据、 党建活动等模块一目了然。智慧平台通过VR、云计算等虚拟技术,将党的历次重要会议精神、历史上重大事件实现实景再现,并能随时随地参观学习全国各大红色展馆。这种身临其境的智慧党建VR数字大空间体验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很好地提升了思政教育创新形式。



四、体悟运河文化,探索振兴密码

奔流不息的运河是武清人心中的母亲河,实践团成员在武清区的河北屯镇李大人庄村进行走访调研和人物访谈并撰写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发展调研报告,理解依托运河文化优势,激活沿线村落文旅资源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



此次李大人庄之行,同学们不仅对运河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更在探秘农文旅结合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中收获了新感悟。未来,材料学子将继续提升自身本领,引导青年深入基层、了解乡村,用新技术、新模式赋能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初审:赵春喆

审核:魏伟颖

审核发布:刘德宝 尚以迪